2010年8月22日 星期日

實習的小心得

今天是邁入實習的第九天,在前面一星期的時間裡,學到的東西老實說不算多,但是該怎麼說呢?這些卻是用實際體驗換來的。
前三天剛剛接觸公司的一切事物,雖說是剛接觸,其實第一天就已經開始接觸油土模了;用之前幫哈雷的一點經驗開始動工,並設定自己每一個小時檢視一次進度,預計在當天下午(四小時後)結束這工作。再來我幫這輛車做輪胎定位,以PU做出他的參考車輪,示意表現(位置、尺寸)這個工作一直持續到隔天中午。
隔天老師親自跟我說,若是定位輪這種參考用的部件可以不需要用到PU去做,因為浪費材料,可以用保麗龍之類的材料下去做,省切割時間力氣又有效率;另外pu在黏的時候要記得鄰近的接觸面都要塗到熱熔膠,因為李層的pu必須黏著牢固,推油土的時候才不會因為中間有空隙或是不牢固發生鬆動造成表面一直凹陷。



視覺誤差修正
因為等R在車輛造型之中會有突尖的錯覺,所以需要適當的視覺修正,例如把圓面下修,曲率半徑變小做為收尾
在車輛之中沒有一個面為平面
車輛造型裡,曲面也是為一種面應力強度的象徵,若是一輛車的造型面皆為全平面,則其受外力的抵抗程度會變得很弱;所以有曲率變化的平面可以有應力變化的作用產生,故車輛造型中即使是再簡單的面也都不會出現完全的平面
扭曲的面
扭曲的面亦然;沒有曲度的平面無法抵抗外力施加,過度扭曲的曲面則會反轉應力,會把力導為180度相反的方向,或是視覺複雜化。老師提到在學生作品之中容易出現這個錯誤的觀念

對稱工作
利用附近背景之中的水平鉛直線,可以簡易判斷正在進行的造型面的水平基準。也可在地面上的基準木板上畫出以一平方公分為單位的基準格當作參考;堆砌PU的時候可以用統一單位立方塊開始堆疊,由中心開始,隨時注意點對點對稱,尺規、輔助

刮刀使用
通常使用刮到是以平整的一面為刮出油土造型的工具,鋸齒狀是做維修整已經達到標準曲面的細修;在刮油土時不是用掘土的方式刮除,而是心中以皆有正確的面,然後再依照這個面進行刮除動作,所以有時會有刮不到的部分,表示必須再補,最忌諱因為差一點就是瓜不到的面紙距離標準平面一點點的距離,就得過且過一併刮掉,這樣的面會變內凹不標準;在刮的時候也要記得刮刀需以垂直交叉的方向運行,因為往同一方向容易產生波浪狀造成面的不平順;使用波浪狀一端抑是如此。然後注意刀的面向可以隨著曲面的不同而有變化,不要一個角度刮到底。線是兩個面交接的時候產生的,所以當兩個面都很正確的時候,線就很平穩;線如果呈現歪曲不順的狀況,表示所交集的兩個面有缺陷。

中心線應該隨時標注
在刮除造型面時原本畫好的中心線有可能會被一起刮掉,這時要注意在面刮除完畢後要在將中心線不斷補回;在開始刮油土時先從一邊開始,但是另一邊也要隨時做大略輪廓的修整以利隨時檢視整體大約寬度及比例關係,以防整體造型在刮除完畢之後發現過小或比例不對

另外刮油土的時候不要埋頭苦刮,應該隔一段時間檢視對稱狀況;站遠一點、用不同角度,畢竟檢視看的時間占整個刮油土的時間不到四分之一,但是卻會影響到整個對稱工作的結果。所以在看的時候就要抓準重點,用一隻眼睛展在中心線看較準確,或是用地面上畫基準格、利用有基準格線的板子放在周圍用投影的方式檢察,再不行就用附近有水平或鉛直的背景物件用眼睛瞄準檢視基準


待續.....

MEETING stage 1

第一次討論之後,我的方向從一開是大概的想法開始縮小到從人的周遭下去思考。
第一次討論之前的想法是將概念緊扣在交通工具出現的關係上,也就是環境、人以
至於交通工具;先有環境提供人居住、生活;人在開始生活之後有了各種移動方式
,交通工具便因應而生;交通工具也受到環境的資源提供才能產生,如此形成一相
互關係。早期,概念的發展都著重在人與交通工具的關係上,近年來綠色觀念興起
,開始重視自然環境的影響,環境與交通工具的關係也因此受到關注。

但是我也不是偉大的設計師,我也不想從一個與自然界共生共榮獲是非常世界大同
的大方向下去發展,指是要如何抓住一個有效的點,那才是我想做的。所以我想,
車的基本功能是什麼?需要有哪些基本訴求例如:給人感受、綠色,然後我對這個
產品的設計動機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概念出現?

所以現階段我想從人與車的互動關係出發,乘坐方式、必要的駕駛資訊、整個車室
人的感覺;同時也注意哪些能源當作動力的應用


……………………..

2010年8月1日 星期日

schedule!!

乎!
似乎是萬事起頭難,距離暑假結束也只剩一個月了
七月去日本去的緣故,花在專題上思考的時間比較少
而我的專題架構似乎都還沒那麼清楚,開始要挫了
先有個開始,再來希望可以持續前進,至少七月不是完全沒有收穫



7月
在日本進行工作營
藉由工作營的機會可以跟千葉大學交通工具研究室的同學或大學部學生交流
瞭解日本的設計系學生在以車輛設計當作專題的情況下如何思考、表現手法

不管如何盡可能收集所有電動車(概念、量產)資訊
以及相關技術、(從實驗階段至賽道應用到趨近成熟發展的皆可)

另一方面也可觀察生活中不便之處,或是從趨勢中找到一些設計切入點

8月
三角設計實習 (協助模型製作、圖面造型發展)

ALL THE TIME資料蒐集同步進行(新車及技術資訊會一直出)
了解車輛人因及結構數據(參考書籍 H POINT)
技法練習 FREE HANDS (手繪板)、ALIAS (利用零碎時間)

WEEK1 交通工具與人、環境的關係
WEEK2 科技能源技術整理
WEEK3 經濟效益(設計的外部條件)
WEEK4 發展方向提出(設計動機、族群、元素...)

設計切入點的方式
可以將以蒐集到的車輛類型做分類或是整理,利用建立十字圖的方式圖表化,找尋切入點
預想未來生活環境造成的影響

IT ALL STARTS WITH A SINGLE LINE

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是來自於日產設計總監中村史郎
之前也在日產的官方影片中出現過
當時的畫面是所有NISSAN汽車的身影輪流出現
伴隨著令人沸騰的引擎聲浪
一部一部藝術品般的傑作展示在大家眼前
結尾則是用最簡單的這一句話點醒

IT ALL STARTS WITH A SINGLE LINE
再精湛再完美的設計最初也是起始於一條線

也許我會忘記當時看這部影片激動的心情
但是我卻忘不了這句話

一個念頭 一個想法 一條線
就是這麼簡單 令人熱血沸騰
這是我最喜愛的一句話




而我希望在這個BLOG中記錄著我完成專題的過程
就是從一條簡單的線、一個想法開始
不僅僅留下成果